自學軟體工程又離職,4個職涯不適的跡象,5件離開職場後的嘗試

點進這篇的你,此時此刻充滿了離職的想法。

如果你只是缺乏一個肯定,也有信心撐過生計問題的話,我的立場是,你就勇敢辭職吧!人生非常短的。

辭職後的生活雖然充滿焦慮,但會是你認識自己與世界的一個機會!

以下是我自學進入軟體工程業,兩年後又果斷離職,所發現到的事。你可能也有同感。

在我大學即將結束之際,我非常迷茫: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工作?商科畢業的我,當時對金融業只覺得非常無聊。

偶然,在網路看到軟體自學的課程,一堂不過幾百元新台幣,我想像「工程師」這個令人稱羨的頭銜,以及比一般畢業生略高的起薪,一股腦就學下去了。

我接著又花了兩千元的線上課程、一千多元的書籍影印、半年的自學時間、三個月的工作室學習外加一台三萬元的MacBook,投了七十多封履歷,搭上2022年初的資金與經濟熱潮,終於應徵上了一間林口的軟體工程工作,起薪是45000元。

隨著工作時間,我開始熟悉軟體工程的生態,過往的投資也漸漸回本。我的月薪隨著跳槽,從45k、第二年到55k再到60k,開啟雖不富貴卻有餘裕的生活。每個月花費所剩的錢,甚至讓我能往頭期款目標邁進!

卻也在這樣的餘裕下,第二年的我辭職了。非不得已,我不會再回到軟體工程。

缺乏內在動力,就容易整天想離職

離職那天,電腦很應景的當機了,簡直是上天的提示
離職那天,電腦很應景的當機了,難道是上天的提示

從第二年開始,我對軟體工程的疲憊感越來越重。然而,業務並不繁重、同事沒有不和、公司也沒有虧待我,家人放心、收入也足夠的情況下,怎麼還要轉換職涯?以下是我覺察到的四個現象:

1. 上班的目標,是時間待滿後打卡下班

和多數的上班族一樣,我上班的目的,逐漸從學習、面對挑戰,到只是為了等下班打卡那一刻。

當然,不是每個工作業務量都這麼精實,上班有空檔與淡旺季是很正常的。但如果早上上班的心中目標已經是時間待滿下班的話,已經將工作視為純粹的「時間換取金錢」了。

回顧我的職涯,有些同事目標確實是準時上下班,正職只是維持生活的工具,並以副業、家庭、其它人生事項為重,嚴格分明自己的時間。

卻也有另一群人,他們上班的目標是真心想解決公司所遇到的問題,付出時間對於他們是其次。我觀察這些人的角色,通常是老闆,以及對技術、產業領域、自我成長有熱忱的人。對於他們而言,「上班」的意義和感受與我截然不同。

對於他們而言,上班不是痛苦的!(就算痛苦,他們可能痛的很開心)這是他們和我的最大不同之處!

在我發現對軟體技術缺乏內在熱忱之後,上班的目的只剩待滿時間。比起花時間解決軟體問題,我更想把時間拿去探索別的事情。

2. 面對難題,想快速交差,少了思考與精進

軟體開發的時程總是非常緊繃,為了準時交件,常犧牲程式品質。

如果有位同事在看了公司凌亂不堪的程式碼後,展現出了重構、整理、優化的野心,你可以分辨出他(目前)對軟體是有相當熱忱的!

能把問題解決是工作的基本,但想把問題「解決地更好」是區分職人的明顯關鍵。

如果在工作上,不想著進步,就容易用同樣的方法做事,日復一日下來,就容易感到疲憊、無聊。

事實上,大家對程式設計的想像可能是邏輯縝密、精益求精,但其實程式碼也是可以做到得過且過的。

只要可以動的程式,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得過且過。

軟體可能不明顯,但理髮師的好壞取決於技術與溝通;拉麵也可以區分成有靈魂和沒有靈魂的拉麵。有沒有熱忱也可以從物理上看出來的。

當我發現自己惰於學習新技術、總是使用同樣的解法解決問題,在快速交件中缺少了學習進步的動力,工作就變得日復一日,失去新意,自然加重疲憊感。

面對一個個技術難題,心態也暗示了對工作的熱忱
看著程式碼,我懷疑自己其實是需要跟人接觸的人。
面對這些技術難題,心態總暗示了對工作的熱忱

3. 遇到更強的人,無力感大於興奮感

工作場合中,總是會有一、兩位大神的存在。對於團隊決策可以喊水結凍,大家對他充滿客氣、敬佩的眼神。

軟體工程的環境尤其明顯。雖然軟工講究合作,但還是有獨挑大梁、死線之前神救援的大神。

然後他們比我還努力。就算團隊沒有大神,也總有幾個挑燈夜戰、下班後繼續花時間進修技術的前輩。

正所謂比你優秀的人可能還比你努力。當看見這樣的人,我們感受到的是無力感還是一個機會?這其實大大反映了我們內在對工作的熱忱。

剛入行的那段時光,我有類似的興奮感:巴結著大神詢問他們看哪些書籍、從哪些影音頻道學習,也會研究他們的作品與程式碼。

爾後,努力學習的我確實有進步,但迎接的是更多的大神與更深的領域知識,內心的聲音開始詢問自己:「這是真的我要的嗎?」

漸漸的,原先的興奮感轉變為無力感。然候慢慢察覺到,也許我根本不喜歡軟體工程。

當你看到比你更強的人,油然而生的不是欣賞他的能力、把握學習的機會,而是不想努力、望洋興嘆的無力感,你可能正處於熱忱的低潮期,或是方向必須修正。

4. 時間拉長,再待在原地,會感到後悔

一年後、五年後、十年後,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現在的工作或生活方式,符合我是誰、幫助我認識自己嗎?

世界上,每天都有大量貨幣被創造出來。金錢無限,生命卻是有限的人越老,時間過地越快,是真的。

日復一日追求金錢或是滿足他人的期待,是我們的慣性。社會已經吩咐我們要做什麼,無腦做就可以了。

「認識自己」反而是我們不熟悉,而且麻煩、痛苦的。

我們從來沒被教導,在每件事發生的當下,深刻感覺、詢問自己「我們的感受是什麼?」喜不喜歡、討不討厭、為什麼喜歡或討厭、為什麼有這些情緒?這些都是要花時間梳理的。

雖然花時間,認識自己卻是非常值得的。當我們終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、想達成什麼,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。

當我們感覺,繼續待在原地,會感到後悔的時候,是非常明顯的提示。內心其實是在說,繼續拖延「認識自己、探索自己的可能性」的話,是一件痛苦而且不可逆的事。

這也是中年危機或任何存在危機(Existential Crisis)的常見原因。儘管一個人已經功成名就、五子登科了(房子、車子、銀子、妻子、孩子),有一天看到鏡子裡,自己明顯蒼老的那一刻,意識到生命真的會結束的時候,問自己:「這一切真的都是我要的嗎?」

無論如何,現在若有這樣意識的你,其實是值得慶祝的一刻;一切都還早。痛苦也許短暫,後悔卻是一輩子的。倘若在聆聽心裡的聲音之後,感受到這個地方不屬於你,就要勇敢離開,多少金錢都不能衡量生命的可能性。

世界很大,鈔票很多(每天都在印),生命卻很短
世界很大,鈔票很多(每天都在印),生命卻很短

離職空窗期做什麼

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勇敢「裸辭」的朋友,或是有中間「空窗期」,非常感謝你,選擇給自己這段時間作為禮物

這段時間通常是人生轉換的開始,也是難忘的回憶!

別再將這段時間,拿來做與以往作息一模一樣的事。像是一直滑手機、沒有意識地行動、吃每一餐。

來看看我們能怎麼利用吧!

1. 趕快出去玩

20240328 174821 scaled e1712624804224
平日的台中中央公園,真的沒什麼人。但也發現很多人(中年以上)平日真的不用上班XD

上班這麼多年,每每連假出遊人山人海、機票貴鬆鬆,現在就是人少、機票又便宜的時候。

我自己雖然沒有出國,但也去了不少國內大大小小的景點,多是大自然為主軸。

20240323 165019
劍湖山世界。坐雲霄飛車也是我以前不會做的事情。人聲已經沒有以往熱絡,各種設施都容易排到。

2. 副業,動起來,沒有退路

平常上班需要趁主管同事不在,偷偷搞自己事業的人,一定要掌握現在精華的時候。

從前上班前花 1 小時為上班準備、8 小時兢兢業業、下班後 1 小時放空回神的時間,現在一週就多了幾十個小時。

沒有穩定主動收入的話,焦慮感會使自己更用力衝刺。

我在離職後才開始用自媒體(部落格、podcast)。設備、技術面很快就用好了,卻卡在個人品牌與定位非常久的時間。以前在「網頁前端」的專業,也與經營網站自媒體天差地別。

截圖 2024 04 09 09.33.27
學習使用DaVinci Resolve剪接podcast音檔。雖然難的不是剪接,而是說話與內容。

也許你在副業的過程中卡住了,不論是懷疑自己裸辭投入的決定、質疑自己的能力、或又被過往舊習慣或心態把持。

希望你記得,現在是你能給予自己的事業滿滿精力與時間的時候。回到每天 10 小時奉獻給上班的日子,不會再比現在好。

注意自己是否花太多心神在焦慮。

如果迫切需要收入、人際接觸,又想保留彈性與時間,兼職或打工是可以考慮的選擇。

3. 人生待辦清單

除了上述的玩樂踩點、投入副業,我們都有些很想做、卻一直沒做的事。

你也有聽過人生待辦清單(Bucket List)嗎?也許你已經列過一份,也許還沒。離開職場的這段時間,就將他們一一執行吧。

以下是我清單的一部分:

  • 執行自媒體副業的第一步,再入職場後能方便上手
  • 看大量書(平時不會接觸者佳)
  • 正念八週練習
  • 好好照顧/投資自己(運動、心理健康)
  • 每天做一件不一樣的事
20240405 133859 scaled e1712627152686
跟男朋友去西部海岸挖蛤蜊。離海很近的我,以前從沒把手伸進沙土裡挖過東西…

雖然敘述含糊,不過我每項都有確實執行,也真的有不少收穫和體驗,與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天差地別。

現在就列出你的人生清單!

4. 什麼都不要做

沒有看錯。什麼都不要做。

並不是滑手機、看電視的那種什麼都不做。

遠離網路,不刻意做任何事。打開你的五感知覺,聆聽你的內心。

也許你發現自家房子的變化,某面牆壁多了斑駁或是奇形怪狀的痕跡。

聆聽窗外的聲音,儘可能察覺所有聲音。觀察鄰居和路人,他們做什麼,帶著什麼情緒。

用百分百的味覺去細嚼慢嚥每一口飯,它的觸感、味道、尾韻。

身邊有很多事不斷發生、停止。覺察它們的時候,我們有很多思緒。

讓腦中的思緒漫遊。也可以觀察他們漫遊,或把它們寫下來。讓自己進入離開過往、整理自己的過程。

時間到了,身體與大腦就會告訴自己該做什麼。

結語

相信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,在選擇職涯的過程中,參雜了親友、社會的觀感與期待,或者是對金錢的追求。

不論你是否已經辭職了,在掙扎、迷惘的過程中,嘗試勇於面對感受、不斷與自己對話

這段時間的沈悶不會是永久的。它只是認識自己、認識生命的過程。

期望我們利用每份工作與空檔,作為探索自己的媒介,慢慢找回內在動力。我們都在這個歷程中,你並不孤單。

2 則留言

  1. 商科離開,自學軟體工程,從月薪45-60K,只花了三年多的時間,感覺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欸!

    不管未來的職涯是如何,你的自學能力、尋找答案的能力、自律與行動能力,都會是你很棒的職涯轉換基石,祝福職涯順利!
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