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2B業務六個月心得紀錄

pexels michael spadoni 269949 1003611 1 edited scaled
B2B業務半年心得

這篇心得屬於自我紀錄,我的業務表現並不突出,如果你也是業務剛要入行,或是躍躍欲試想參考經歷,歡迎你繼續看下去。

我原先是軟體工程師,後來轉到資訊領域的經銷商業務,必須跟代理商/原廠以及客戶處理好關係,提供附加價值。

在前面七個月的總成績,我只有幫老闆增加一位上市櫃公司新客戶,賣出的產品是我們公司從來沒賣過的服務。

以下是我目前正在著手改善的事項:

一、先專精一個產品、針對某一塊市場

公司可能有不同種產品可以推。以我來說,可能包含了弱電工程、網路工程、網通軟硬體、商用軟硬體等領域,每個領域又有繁多項目。

我一開始選擇了一個技術性較低、符合趨勢而且容易要到正確窗口的商品做開發,隨後再詢問客戶是否有其他需求。

透過這個方法,我確實留下許多的承辦窗口。

然而,這時候客戶會丟出五花八門的需求,落在前面各類別的其中一個項目。我才開始深入研究那個項目。

這樣的好處是,我丟的東西確實是客戶要的,而且對於各領域產品的關聯性、對應的客戶屬性比較了解。

缺點是,當客戶跟我(新人)說要什麼、我才給什麼的時候,通常就很容易陷入價格戰或比價的陪襯。

同時,每次都因為是接觸新的項目,專業性與自信無法即刻在交流中展現出來,不容易取得對方信任。

於是我正在調整方法,先選定一到三樣稍有技術性的商品並熟練。同時,在廣大的市場(大、中、小公司、各種產業、各種地區)中先針對同一類型客戶開發。

期待以此更加熟練怎麼賣產品、培養專業性,每次對到同一類型的客戶也會更有話可以聊。

二、有目的地做每件事

剛從工程師(以時間算薪水)轉職到業務(以結果算薪水)的我,每天依然是準時九點上班、六點下班,還會午休,跟以往的時間一樣規律。

但其實,老闆根本不在乎我準不準時上班,只在乎我能不能拉到客人或在拉客人的路上。

甚至後來我花很多時間研究產品、理解的程度卻不夠深,逐漸檢討自己的時間效率運用太差。

現在,我每一天的行程都儘量早點安排,今天就知道明天要做什麼事。

每一個小時都要清楚,這個小時我要達成什麼目標、今天我要完成什麼事情。

除了時間以外,每一通開發電話、每一張簡報、每一次拜訪,都要清楚我的目的是什麼。

例如,打給客戶不是隨意開聊,而是思考要詢問哪些問題?透過這個問題我要達成什麼?我要提供客戶什麼資訊?為什麼我要提供這個資訊?

簡報中,準備這張投影片,只是貼一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嗎?我有沒有自己的觀點?這張投影片是為了達成什麼目標?

除了對每件事的目標要明確,我對時間也變得非常敏感。以前放假就想出去放風,現在會想好好利用空白時間工作、閱讀、培養興趣。

現在遇到颱風假已經不會開心了;說話前也會多思考一道「說這話的目的是什麼」(沒有就不多說話)。

三、學習調度團隊與資源

有句話說:「富人丟盡臉,窮人愛面子。」

我真的就是窮人思維,非常在意面子。總是想把每件事都從頭弄懂,不希望被問倒、讓人感覺到自己很菜。

但實際上,當業務遇到的事真的太多了,客戶的問題也一定是很廣泛、有挑戰性,我的菜味一眼就被看出來了,根本藏不住。

既然憑著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客戶所有要求、解決所有的問題,那就必須懂得善用資源,例如:我背後的工程團隊、我所熟悉的供應商、我所熟悉的其他客戶。

如果我沒辦法把產品研究透徹、落地經驗不足,就找一個有經驗的人了解或陪同簡報。

如果我臨時約訪,手邊卻沒有交通工具,而相關供應商也可以前往拜訪,就邀請他並協助簡報與接送。

時間只會一直前進、不會停留,處理事情最有效率的方式並不是獨自從頭來過,而是找到懂的人、對的人,才能讓事情滾動地更快。

四、新人老鳥一樣公平:大家都不懂的新東西

老鳥業務與客戶的關係可能已經數年、數十年之久,不像菜鳥的我需要大量陌生開發。

老鳥熟知公司在業務領域的各種演進,各種解決方案從何而來、為何而去,也熟知窗口與客戶人事的八卦消息。那麼,什麼可以讓我脫穎而出呢?

其中一種就是新的東西,包含:新的產品、新的技術、新的法規、新的產業/政經消息。

這些東西很公平,沒有人學過、猜的到,都要靠自己的管道或努力取得,分享給客戶。

在產業中,有沒有新的相關法規實施?有沒有優質的研討會、政府資源釋出?有沒有熟悉的某個供應商即將調整產品或售價?有沒有新的技術,是有潛力但市場還鮮少人去熟悉?

五、每一次的接觸,都在建立個人品牌

賣產品到後來,就會發現同樣的東西大家都能賣。我必須找得到並能跟客戶表達:為什麼要選我?

否則,選擇的標準就會陷入價格戰、或是客戶仍然選擇熟悉的既有廠商。

因此,當商品規格都相同的時候,關鍵點就在於業務的價值。平時的每一次接觸,都是建立個人品牌、提供價值的機會。

關於這點,我個人有非常非常大的改善空間,主要是:

一、比起「商品」,客戶買的是整體服務、過往經驗;比起「規格」,客戶想聽消息、觀點;比起自顧自推銷,客戶喜歡我聆聽並詢問他好的問題

二、除了專業知識,業務本身的能量場與氣場也要足夠強大。要有自信、我可以把事情辦好的態度。

三、每次接觸都盡可能提供價值:專業價值、資訊價值、情緒價值、能量價值、各種有形無形的價值。

真是直到做業務後我才更理解,什麼是大家在說的「能量」。2024美國大選辯論,川普說了許多誇大的非事實論述,最後選戰還是贏過賀錦麗。能量與個人魅力實在太關鍵了。

結語

當業務經歷的震撼教育,比從前當工程師來得非常多。除了意識到自己仍有許多不足,也知道一切的教育其實才正開始。

做業務以來,我的社群軟體開始關注到許多勵志、成功的帳號人物(像是我每天都在刷的精神信仰藍蒂寇😂)。

每次遇到的種種挫折、懷疑、失敗,其實都在逼我更認清自己:我的能力?底線?喜好?為什麼我現在在這裡?我到底是誰?

每段經歷都有存在的意義。我有預感在堅持下去的過程中,會離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與人生方向越來越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