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公寓好嗎?公寓實價登錄怎麼解讀?公寓自住心得

從去年存到頭期款買公寓到現在,也住滿一年了。分享一下我這年住下來(2023-2024)的感想與市況。

總結心得:買就對了。只要需自住、無房繼承的情況,這一年買公寓下來還是比租房划算許多。

為什麼我買公寓?

一、公寓會因爲比價效應而補漲

如果你有在逛PTT的房地產板,會有些高人提點,公寓在整個住宅市場中(預售新屋、中古透天、中古大樓、中古華廈)是住宅的最低門檻產品。

因此,它能面對的市場也最大,因為負擔得起的受眾多,而且房東也可以買來出租。

當預售新屋價格不斷攀升,例如一坪從30萬漲到50萬,仍停留在15萬一坪的公寓,會因為其它住宅產品價格攀升,而被跟著拉抬,因為一個區域內的住宅數是固定的。消費者若要便宜的住房,除了公寓沒什麼其他選擇(當然還有套房,但較冷門)。

因此,以中南部來說,公寓雖然上漲較慢,但也是比較安全的產品,千萬不要認為公寓老舊就沒有人要。低總價的門檻、加上老舊公寓的數量已固定,仍然是很有市場。

二、出租也很有競爭力

假設同樣的三房兩廳,公寓總價600萬,新大樓總價1200萬。

以出租年報酬率3%來算,公寓一年需要收到的租金為600*3%=18萬,新大樓則為1200*3%=36萬。

相當於公寓一個月出租租金15000元,新大樓則需要開價到30000元。

若您是即將租房的租客,在有家庭支出壓力或是儲蓄的需求下,您會選擇哪種房型呢?想必有一部份的人會選擇少付一半的租金。因此以出租來看,公寓往往也是熱門產品。

此外,公寓所在的區域通常是已開發的精華地段,工作機會、居住人口有一定水準,租屋市場的受眾群體不可小覷。

特別注意,2023所頒布新青安貸款的房子是不能出租的,有違政府助於青年成家的美意。

三、新青安、限貸令的低總價趨勢

根據2023年新制青年安心成家貸款,貸款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。對於除台北市以外的公寓產品,幾乎都符合8成1000萬元以下(以貸款8成=1000萬而言,買家能買到1250萬元房產)。

此外,2024年6月頒布的第六波房市管制中,自然人購買特定區域(六都、新竹縣市)第二戶貸款上限由七成降至六成。對有心想在精華區置產的投資者,購買低總價產品所拿出的本金相對少,需求自然從高總價往低總價帶移動。

不論是貸款金額、成數限制,對公寓等低總價產品影響都相對較小。需求上升之下,補漲程度相當可期。

四、自住而言,居民組成比大樓單純

公寓在集合式住宅中,屬於公設單純、住戶較少的選項,因此不論在社區喬事情、或是社區Line群組,都相對的單純且安靜。

五、有多少錢做多少事,公寓是房市的最低門檻

買房忌諱眼高手低(會令人很慢進場)。像我這樣2、30歲年輕族群,或任何努力存到一些積蓄的人,如果也看漲房市、體認到房貸與租金都一樣要花錢,公寓是很好的開始。

我買公寓花了多少錢?成交狀況?

112年9月我在台中以新青安貸款方式,單價約23萬買了北區一間兩房公寓,主建物加附屬建物約17坪。幸運的是得以貸款8成,並且獲得35年的年限以及另外5年的寬限期。打破以往對中南部3、40年的老公寓貸款成數不高的認知。

當時的背景算是美國、台灣剛升息到一定階段、多空拉鋸的市況。因此買家觀望、看房人數不多,仲介費也較好談。我前後包含自備款、仲介費、代書費、基本家具等一共花了120萬元。

在買房以前,我以每月4200元的價格租在太平區(74環內)一處5樓小套房,室內坪數大約4坪。買公寓後,我以每月寬限期價格6058元住在市區內17坪有廚房、兩房、兩個陽台的公寓。在2028年,五年寬限期滿後,每月付出的房貸約是15000元(屆時房價與房租大概又漲一輪了)。

同社區後來成交概況

買入之後半年內,社區出現兩筆單價超過30萬的交易。特別注意的是,一筆是位於1樓(可賣大樓價)、雖無車位/店面但是有裝潢過後的房型;另一筆則是5+6樓、適合做出租套房收益的房型。這兩種公寓單價都會高一些。

雖然房型不同,但在實價登錄上都會記在同一個社區,容易被仲介拿來當作拉價的案例,買家應該要仔細了解並小心。

居住心得

剛搬來的時候,我自己有針對本身是外牆、有壁癌的牆面做重新防水、油漆DIY工程。材料花費3000元。

客廳自己DIY牆面防水油漆、購置桌椅

113年經歷了0403花蓮規模7.2的地震(及其餘震)、7月連放兩天颱風假的凱米颱風,公寓都沒出什麼問題,除了一點輕微漏水(巴掌面積)。

雖然我的公寓社區看起來非常老舊,但因為房子幾乎不用翻修,格局、採光通風、地點都相當不錯,所以還是覺得非常幸運。唯一不足的可能是可以再買大一點,不過以現況而言已經足夠。

另一點很重要的是,終於不用再過搬來搬去的租房生活。

公寓的缺點

一、投資而言,上漲速度較慢

公寓並不像預售屋,在房市火熱、買方焦慮的暴漲時期,幾個月就被建商方面大幅拉價。而在預售起跑後,也會等新古屋、屋齡輕的中古屋跟進補漲,公寓才開始有明顯漲幅。

二、通常需要翻修

公寓因為老舊,翻修又需要另一筆現金,還要能找到有品質的承包或工班,這是許多人不選擇公寓的原因。

若您像我一樣找到一間開價合理、不太需要翻修的公寓,恭喜您真的非常幸運、或是真的很努力看房子。

當然,以翻修而言,除非是被炸過的廢墟風,或是基礎設施缺乏(沒冷氣、廚房爐灶等),還是可以以自己的經濟狀況及需求延遲、縮減翻修計畫。

三、爬樓梯、沒有車位

老舊公寓上樓都會需要爬樓梯,4、5樓(特別是5樓)也容易成為市場毒藥。

另外,如果你有汽車,一般的公寓都不會有車位,須留意附近是否有租車位可以停車。

公寓實價登錄解讀注意事項

買房前一定會讀到一些仲介給的實價登錄資料,就算仲介未提供,我們也能自行上網參考行情。

一、實價登錄排除一樓、頂樓五加六、親友交易

如果您買2樓以上公寓,參考實價登錄時建議排除一樓成交價,原因是一樓公寓有可能有其它利用價值,例如可作店面、前院、後院、可停車、其他增建等,這些會提高一樓公寓價格,間接拉高您對公寓的行情認知。

常見的高價行情還有出租隔套、頂樓五加六(五樓並有頂樓加蓋)。一般的公寓多是2~4房、2廳、1~2衛,如果你看到公寓出售寫「4房4衛」、「5房5衛」、「4房1廳1衛」,那就是有前手改過格局並專門用於出租的房型。這些公寓因為出租租金較高,在定價時會參考投報率訂出較高的價格,因此也落在行情之外(例如:5房的公寓,每房收5000,一個月可收2萬5,一年收30萬,投報3%的情況下可以定價到1000萬元)。

此外,實價登錄也會有親友交易件(親友、員工、共有人或其他特殊關係間之交易),這些成交價格可能特別便宜或特別貴,在查詢時記得於「進階條件」的選項中排除。

買公寓前必查實價登錄,記得排除親友交易件

二、主建物比建坪更有參考價值

社區型的公寓一樣可能有共有部分(公設比),或是其他建物面積(例如:避難室),只是比例較低。初次買房時不要只看權狀坪數,而要以主建物做參考。

在實價登錄點選每筆成交展開的「明細」按鈕後,可以在彈窗下方按下「建坪單價計算」,獨立選擇主建物除以成交價。若買家在多間公寓之間比較,可以用這種計價方式盤點坪數的「cp值」。(不過,大坪數遇到不好的格局也會失去他的優勢唷!)

實價登錄可以調整分母試算單價

「梯間」也有可能被劃分在主建物裡面

另外,留意傳統公寓格局有可能將「梯間」劃在主建物坪數中,但實際上它是你不會居住到的公設,這在實價登錄上是看不出來的,買家要自行留意。

三、屋況也會大幅影響成交價

公寓室內是否需要大量翻修,或是已經有完整裝修裝潢,也會大幅影響價格。因此,若是看到同社區有高單價成交的案例,不要先入為主認為它適用社區行情,而是先打聽它的屋況再來做出價參考。

屋況除了裝潢、需要翻修程度,還包含格局、座向、樓層等許多不可輕易改變的性質,這些都清楚之後,都是你對價格判斷、對仲介/屋主談判的工具。

挑公寓的訣竅?

一、釋出少的社區可留意

好的房子,除非屋主缺錢或是空間不夠的硬需求,否則很少拿出來賣。釋出少的社區有時可以一、兩年完全沒有交易,對比每天都有得買的一些上百/千戶大樓,可說是非常稀有。

因此,釋出少的社區物件值得你花一點時間看一下,相信你可以觀察出一些端倪,同時詢問一下屋主、仲介為什麼要賣。不常進入市場的物件是有錢也買不到的。

二、跟管理員或鄰居聊天

有些公寓住的都是租客,與自住戶比起來出入複雜且不易溝通。有些時候則是同社區還有其他戶在賣,但你不知道。這些資訊都可以試著從管理員或社區鄰居打聽。

除了打聽厝邊頭尾的狀況,與他們聊天的感覺,有時也會給你某種直覺要不要買這間房子。

三、加強磚造、RC造

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公布的「建築改良物耐用年數及每年折舊率表」,加強磚造耐用年數為52年,鋼筋混凝土(RC)造則為60年。前者在銀行貸款容易遇到年限或成數較低,轉手也較不容易吸引買家的情況。看房時記得要在權狀上特別留意。

四、頂樓戶注意漏水問題

老舊公寓多少會遇到滲漏水問題,若是買頂樓後,可以看頂樓上是否有加蓋鐵皮(較有效防水),或是定期施作防水漆工程,並可詢問這類工程的錢是否由整個社區分擔。

結語

大多數人一生可能只買賣幾次房屋,交易前務必做好功課。希望我這次的經驗與歸納有幫助到大家,也祝福你看房買房順利囉!